媽咪的困擾
當媽咪的經常有一個困擾,就是為甚麼朋友的孩子學會了一個事情,而自己的孩子不會呢?
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進程,大腦不同部分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,比較是沒有必要的。
承上幾篇, 我說過孖兔是發育遲緩的小孩。
甚麼是發育遲緩呢?
也就是根據政府或學者的指標,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多項指標。
如果多項超過該年齡階段還做不會的話,就是該項指標的發育遲緩。
如果真的某方面比較遲緩,那零到六歲這發育黃金期,就需要及早找治療師幫忙特訓改善,以便應付日後上學的挑戰。

那怎樣才算遲緩呢?該去哪裡找這些指標?以下有一些資料可以幫忙。Continue reading

孖兔,媽咪是一個在濃厚中國傳統思想的家庭下長大的,但接受的教育,可能比你們以後所接受的更西化。

孖媽是深受東西文明衝擊影響的80後。

我很多親戚在內地,每年都會返回內地度假,而我的父母都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。在他們眼中,西方國家只有“福利特別好”這個優點。

在不可抗拒的利因之下,香港漸漸中國化。說到內地的貪污腐敗與黑暗,說到人權,說到國民教育,說到內地人在香港的各種不文明的表現,我十分的唾棄,但當聽到別人喊罵的時候,卻又好像被罵的是自己。

是的,我很矛盾。

我深深地認為自己一個中國人。卻又為自己身為而中國人感到難過,感到失望,甚至絕望。
我沒有能力移民,老實說也不想移民,我喜歡香港。
我最喜歡的香港,不是奢華的1997,不是經濟好轉的現在,而是04開始的那幾年。
1997前,或許是遍地黃金,人人都拜金,生怕賺少了錢,眼睛都長在錢洞裡。
九七回歸,香港迎來一波又一波經濟衝擊。許多人破產,許多人把畢生的積蓄都失去了。
然而,這讓我看到了頑強的香港人。
失敗又怎麼樣?身在香港是幸福的,就算再失敗,政府也讓公民有口飯吃。
從高處跌下,許多人這才回頭,才看到親情與愛情的重要,看到了錢以外的東西,原來更價值不菲。社會上關心的不再只是利益和金錢,還有愛心與親情。大家手拖手,共渡時艱。

可是這幾年,經濟再度起飛。新聞上看到的,大家在吵的,都是利益的問題。弱勢社群的事不再成為新聞,做好事的人也不再上報。只有關利益的新聞,才穩坐頭條的版面。朋友同事談的,也是投資與通脹,研究如何用時間換最大利益。

這讓我再次感到徬徨。

我不知道這跟中國化有沒有關係,但我愛的,想與你們分享的香港確實正在慢慢失去。